中國需要自己的“迪士尼”兒童樂園
“我不建議大量的迪士尼樂園進來。”近日,全國政協委員、安徽省政協副主席李修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。他認為,盡管迪士尼樂園吸引孩子,但傳遞的是別人的文化,這會導致“孩子從小就追求西方文化,長大了就會喜歡西方文化,對中國文化冷冰冰”。(3月3日《中國青年報》)
李修松的意見有一定的道理,如果孩子只是在西方文化下長大,那么,自然會對東方的文化缺乏興趣。而從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來說,我國也需要打造中國版的兒童樂園,不僅利于我國兒童的成長,也有利于未來中國文化走向世界。
社會學家喬治·瑞澤爾在《麥當勞夢魔——社會的麥當勞化》中提出,在全球化下,人類社會出現了“麥當勞化”。把原本千差萬別的部門、體系和個人選擇,變成模式統一的系統。在這種趨勢下,全球社會越來越趨同并顯得“空洞無物”。同樣道理,兒童樂園多元化的發展,對孩子意義更大,如果全部迪士尼化,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長。但必須認識到的是,不能為了害怕就抵觸,更不應該缺乏自信,我們應該有理由相信自己的文化的吸引力,也應該明白,西為中用,中國版兒童樂園離不開迪士尼的助推。
年齡比較大的人都是從物質和精神文化貧瘠的時代走過來的,沒有接觸過多元文化和一些世界優秀文化的人,往往就缺乏創意。而去年很火、備受好評的《捉妖記》《大鬧天宮》等就大量借鑒了國外的技術和經驗。打個簡單的比方,如果我們的孩子被限制看《獅子王》《海底總動員》《千與千尋》《白雪公主》等經典動漫,他們如何借鑒其中的優秀的經驗?有如何能夠憑空就超越他們呢?對于迪士尼樂園也是如此,迪士尼帝國的建立經歷了百年,我國的兒童樂園在短時間內難以超越,恐怕是一個現實。而要超越迪士尼,靠的就是如今的孩子們。
李修松說,曾去過美國、日本、澳大利亞迪士尼,并近距離感受其魅力。他認為,迪士尼、環球影城等之所以成功,在于它抓住了孩子的兩個天性——好玩和好奇,運用文化創意結合科技手段,將厚重的文化變得生動活潑起來,吸引孩子去玩,去獵奇,從而去探索。但不得不說,多少孩子沒有機會去國外看。而其魅力和經驗,需要長時間的觀摩與研究,不是走馬觀花,也不是幾個或者幾批研究人員就能化解的。未來的發展源自民間,源自千千萬萬孩子的成長壯大。
從來沒有人質疑中國文化是一座富礦,但是要能夠開發好,不是靠主管的意愿或者行政手段的干預。簡單說來,中國文化的開發最需要的就是人才。而人才怎么培養?只有靠中外優秀文化的共同給養。只有集中外文化于一身,打好自身的底子,才能夠發揚光大我國的文化。文化的發展源自包容多元文化,來自長時間的積累。更何況,文化的發展更需要競爭來激活市場。沒有競爭,文化市場哪里來的活力?
|